1.宋代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劝学》
B.《孟子》
C.《大学》
D.《论语》
2.董仲舒认为上等的“圣人之性”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斗筲之性”,是经过教育,也难以转化为善的。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反映了(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四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与“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故本题选A。
-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是片面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依据天人感应说,董仲舒认为,上等的“圣人之性”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斗筲之性”,是经过教育,也难以转化为善的。这两种都是少数,都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名性。中民是大多数,需要教育。故选A。B项,“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把环境看作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是不正确的。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不合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A。
-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论述教育的本质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论述教学时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杜威属于教育学中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选D。
-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故选A。BCD项:为干扰选项,均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A。
-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劳动特点。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最佳阐释。故选B。A项: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不符题意,故不选。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