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老师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生经常迟到,于是王老师就告诉该同学,如果迟到就不能在学校打篮球。该同学因此改正了上学迟到的行为,于是王老师就解除了其不能在学校打篮球的禁令。王老师的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正惩罚
C.负强化
D.负惩罚
2.学习了教育学这门课程后,陈可觉得非常混乱,于是对整本书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用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联起来,这里陈可采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精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3.现在已进入“10后”的时代,家长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有进入小学前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解决一些符合孩子自身特点却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符合教育心理学中( )的理念。
A.强调活动
B.教学应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
C.学习存在着最佳期
D.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 )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①教师与教师;②教师与学生;③教师与国家;④教师与学校;⑤教师与社会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高尔顿调查了英国977位名人,发现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也同样有名;而另一个由相同人数组成的一般平常人的对照组,他们的父子兄弟中只有一个名人。在高尔顿看来,影响人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A.遗传素质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惩罚。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伴随喜爱刺激的消失,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有两种形式: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取消性)惩罚。呈现性惩罚也叫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移除性(取消性)惩罚也叫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某一刺激,以抑制或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题干中教师通过撤销一个愉快刺激打篮球来减少学生迟到的行为,属于负惩罚。故本题选D。
-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把握。题干中陈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将知识串联,这体现的是组织策略。故本题选C。
-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样在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别人帮助来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此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题干中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视,认为教育教学可以引导、促进孩子的发展,这与维果茨基的理念吻合。故本题选B。
-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故本题选B。
-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通过名人组和一般人组的对照,虽然对比的人数相同,但他们父子兄弟中同样有名的人数差异却很大。这充分说明了高尔顿认为家族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故本题选A。